前幾天,老張陪著媳婦兒逛街,才看了一會,手足連心,腳疼得像容嬤嬤拿小針扎?老張開始做思想斗爭,想打退堂鼓吧,怕媳婦兒數落……堅持到底吧,真是可憐了這雙腳……平時也沒走太多路啊,咋就磨出繭子了?也可能是得了雞眼?……還是別的啥?該怎么區分呢?
一、雞眼VS老繭
雞眼是一種長期摩擦和受壓引起的倒圓錐狀角質增生物,尖嵌入皮內,基底露于表面,似雞眼而得名。常見于足趾及足底前端。由于尖端壓迫神經末梢,一受壓就疼痛而影響行走。
“腳墊”即“胼胝”又稱老繭,是皮膚長期受壓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膚扁平肥厚性斑塊,呈蠟黃色,質硬稍透明,邊界不清,中央厚,邊緣薄。好發于掌跖,常對稱發生。
由此可見,雞眼和胼胝(老繭)均是由于反復摩擦引起皮膚過度角化導致的,容易讓人混淆。老繭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,以腳底最常見,呈大片狀,界限不清楚,一般不會引起引起疼痛。
二、雞眼VS跖疣
跖疣又稱刺瘊,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,免疫功能異常或者低下的人,更易感染。而雞眼的形成與病毒無關,大多都是“擠”壓出來的。
①看多少:雞眼由磨擦擠壓引起,數量少, 很少超過3個。而跖疣具有傳染性,常多發。
②看部位:雞眼多發生于易受擠壓和磨擦的部位(腳趾外側或內側),也可見于足背及足跟,偶見于手部。跖疣在足部各個部位都可以出現。
③ 看長相:跖疣為黃豆大小或更大圓形或橢圓形灰黃色塊,表面粗糙無皮紋,界限清楚,周圍圍繞稍高增厚的角質環,中央凹陷。雞眼為豌豆大小淡黃色角質增生,呈圓形,表面光滑,與皮膚表面持平或略高出一些,境界清楚,酷似雞的眼睛。
④看黑點:跖疣表面常見由于出血引起的小黑點。而雞眼則沒有。
⑤看癥狀:一般雞眼疼痛明顯,跖疣疼痛相對較輕,甚至沒有疼痛。
敲小黑板,劃重點了。跖疣可散發,不限于受壓部位,表面角質增厚,用刀削去角質層,可見角質軟芯,表面有很多小黑點,擠捏時疼痛明顯。雞眼為呈倒圓錐形角質增生,行走時疼痛明顯;而腳墊為扁平片狀角質增厚,范圍較廣,一般不痛。雞眼和腳墊均為物理摩擦因素導致,不會傳染;而跖疣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,容易自身接種傳染。
腳部磨出繭子、得了雞眼或跖疣,不要自行去除繭子或雞眼,避免流血繼發感染,建議到甲冉生全國3800+專業手足修復連鎖店診斷修護。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腳部出現繭子或雞眼,不可自行處理。
【夏季福利】
憑此信息,到全國各地任意一家甲冉生門店,即可享受“關愛手足健康”免費義診一次;登記服務信息,即可免費享受“鮮清抑菌顆粒”專業泡腳 + 健康檢查免費服務一次。
+ 10元,享受專業修腳一次(原價39元、58元,僅限新顧客第一次體驗)。
【轉發福利】
憑借“ 轉發 + 點贊 ”為自己贏得更多“福利”,詳情咨詢就近“甲冉生”灰指甲、手足病修護門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