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老年人多發,別讓腳墊“壞大事”
腳被稱為人體第二心臟,是人體各部位精氣集合點及反射區。《內經》上也講到“兩腳之氣血雍滯不行,則周身氣血不通。”越積越厚、越長越硬的腳繭,如果不及時處理,就會影響到足部經絡的血液循環,甚至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。
俗話說“樹枯根先竭,人老腳先衰”,人的雙腳離心臟位置最遠,加上重力作用,腳部血液回流心臟相對較難。隨著年齡增長,中老年人機體功能逐漸退化,因而容易導致腳部經絡淤滯、氣血不通,成為腳墊的多發人群。
![](/uploads/allimg/150818/1-150QQ53ST00.jpg)
甲冉生醫師介紹說,腳墊就是俗稱的老繭、繭子,醫學上稱為胼胝,是皮膚長期受壓和摩擦的部位生成硬而平滑的角質增厚,為機體的保護性反應增生組織,形為角質斑塊,呈蠟黃、黃白或黃褐色,質硬、光滑。由于一般不壓迫真皮乳頭層中末梢神經,常不會引起疼痛,僅有異物感,日久角質斑塊增厚,過度摩擦會引起疼痛。
腳墊的發生與職業有密切關系,多發于從事久立、久行工作的人,與年齡也有一定的關系,以老年人多見。在某種情況下,化學物質及高熱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腳墊的發生。
![](/uploads/allimg/150818/1-150QQ54951451.jpg)
甲冉生醫師提醒,由于腳墊比較常見,很多人對此并不在意,而實際上它不光影響美觀,還會使腳底神經萎縮、腳底反射降低,容易導致氣血不暢、皮膚粗糙、面部出斑、腸胃不良及腎功能下降等。據國際權威調查數據顯示:98.32%的腳墊患者并發有手腳冰涼、失眠便秘、腰酸腿軟等疾病;病情超過3年以上的患者,患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等22種慢性病的機率,是正常人的3.2倍。因此,腳墊患者,尤其是老年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。
目前常見的處理腳墊的方法大都是到修腳店泡腳后,用刀片刮腳上的繭子。但是這種方法,用力過淺清理不干凈。用力過度容易修得坑坑洼洼,還容易弄傷皮膚。而且如果角質層過厚,甚至有暴口、開裂的話,不但沒有效果,還有可能造成感染。因此,治療腳墊最好的辦法是先消除機械性刺激,減少積壓,不穿硬底鞋,然后再輔以專業產品,如甲冉生胼胝抑菌液或甲冉生爽膚康抑菌膏(腳墊用)等治療和護理。
![](/uploads/allimg/150818/1-150QQ55432363.jpg)
胼胝抑菌液采用生物滲透技術,能軟化足部的皮膚角質層,補充皮膚的膠原纖維,增強足部皮膚的拉伸性和彈性;同時還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環,促進正常皮膚組織生長,有效修復破損肌膚,從而徹底康復腳墊。
為了避免癥狀反復,甲冉生醫師建議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也要做好預防措施,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:
1、由于這種疾病主要和腳部肌肉力量有關,也可以多進行一些增強腳部肌肉力量的活動,選擇輕便合腳、穿著舒適的鞋子;
![](/uploads/allimg/150818/1-150QQ55R4193.jpg)
3、應用矯正鞋墊恢復足底受力平衡;
4、發現腳部畸形時,及時找專業醫師診治,避免病情發展。